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乳癌患者死亡率有上升趨勢,是本港的十大致命癌症。不少女士都會定期檢查自己乳房是否有硬塊,坊間更有指「乳房越大,就越容易患上乳癌」。對此,台灣外科醫生江坤俊拆解5大乳癌常見迷思與謬誤。
江醫生早前在健康節目《健康2.0》分享罹患乳癌5大迷思︰
1. 胸部越大的人罹患乳癌機會越大?
江醫生就此問題,反問「美國人得到乳癌的機率有比亞洲人大嗎?」答案是沒有。他表示,胸部越大的人並不會因此而增加罹患乳癌的機會。乳房裡面並非只有單一組織,而是有脂肪及實質組織。而胸部越硬的人,即是胸部的實質組織越多,就越容易患上乳癌。
2. 規律自我檢查胸部並沒發現硬塊,代表乳房很健康? 江醫生指,「有時候乳房裡面長東西」,並非一定用手就能摸得出;如果能用手觸摸得到的腫瘤,多數是位置較淺或體積較大。相反,如果腫瘤不大且藏於深處,就會比較難觸摸。他建議,除了定期自我檢查,亦應該尋找專業醫生進行檢查,例如每2年1次乳房造影,至於乳房超聲波則應在無異狀的情況下每年做1次。
3. 乳癌是中年後才會發生,年輕人無須檢查?
江醫生指出,這是很大的錯誤。雖然癌症多數在老年人身上發生,不過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在台灣,40歲以下患者佔所有乳癌患者16%,即代表每6位乳癌患者中,就有1位是40歲以下,故此年輕人也需要進行檢查。
4. 乳房檢查很痛,檢查過一次無問題就不用再做? 江醫生指這是絕對錯誤,由於癌症形成需要時間,假設45歲做乳房造影,如果乳癌在48至49歲才形成,當初做的檢查並不代表現時沒事。他建議乳房造影應該每2年照1次;至於超聲波是觀察病灶,如果有腫瘤則應每3至6個月追蹤一次。對此,不是檢查一次就代表一輩子沒有問題。
5. 乳癌與遺傳有關?沒有家族史就不用擔心?
江醫生指出,以目前台灣狀況來說,罹患乳癌當中有60%為家族中第一個患上乳癌。家族問題、家族史雖然重要,但並不代表無家族史就沒有乳癌問題。
乳癌的5大症狀
據香港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乳癌成因暫時成疑,但年齡增長、家族病史、高齡首次懷孕、沒有子女、不曾哺乳、更年期後肥胖、缺乏運動及酗酒等,均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以下為乳癌的5大症狀:
1.乳房皮膚變厚或出現硬塊
2. 乳房出現皺紋、凹陷或皮疹
3.乳房或腋下出現持續的不適或疼痛
4. 乳房形狀或大小有所改變
5. 乳頭形狀改變、出現分泌物或皮疹
自我乳房檢查方法
據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資料,自我乳房檢查的目的是提高對自己乳房的認識及對乳房疾病的警覺性,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是在自我檢查時發現。自我檢查應在乳房並無疼痛或腫脹的情況、如經期後進行;停經後的婦女則可在任何時候進行。任何女性一旦發現乳房腫塊,應盡早找醫生檢查,獲取專業的意見和診斷。
1. 脫去衣服,舉起雙手,在鏡前觀察乳房有否異樣。
2. 手指合攏,在乳房內側作平壓繞圈按摩,留意有否硬塊。
3. 用同樣的方法檢查乳房外側。
4. 檢查腋窩及乳房之間位置,留意有否硬塊。
5. 輕捏乳頭,留意有否出血或有異常分泌物。
資料來源:晴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