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突然出現淤傷紅點、淤血、流鼻血,傷口或經期出血量增加等,都可能與是患上「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徵兆,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廖崇瑜指出,這種病症起因與免疫系統相關,嚴重可引發嚴重性內出血,因此血小板數目跌到某個數值,便應立即求醫接受治療,避免誘發嚴重後果。
拆解「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
「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是一種與免疫系統相關疾病,因此任何人、任何年齡皆有可能患上此病,其中較易患病族群分為幼童及年輕人,而老年人亦較容易受到影響。該病主要症狀為體內血小板數目嚴重下降,惟病人初時未必有預兆,直到血小板低至一個程度,例如低至30或以下,才會出現淤斑、出血等情況。
廖醫生解釋指,血小板的主要工作是為身體止血,一般人正常數目大概為150至400左右,假如人體血小板數值持續下降,便會令身體容易出現淤傷,低至30或以下便會出現淤斑、出血等情況、低於10以下更會出現以下4大症狀:
「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4大症狀
1.口腔出現紅點或瘀血
2.經期過多
3.刷牙時牙齦出血
4.流鼻血
「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4大治療方法
廖醫生表示,多數病人都會在症狀出現後求醫,此時醫生便會為患者進行抽血檢查,了解血小板數目,以及血小板數目降低時,最嚴重可達到甚麼程度等。由於白血病亦有可能誘發血小板降低,因此醫生亦會檢查患者血小板及白血球形狀,評估患者是否患上血癌等免疫系統疾病。
廖醫生強調,確診患者就算血小板數值偏低,都未必一定要接受治療,需要視乎病徵及血小板數目再作判斷,而治療方法大致分為一線藥物、二線藥物、傳統醫治方法及生物製劑(俗稱標靶藥)4大治療方法:
一線藥物:類固醇藥物「丙種球蛋白(IVIG)」
用法:血小板數目太低,出現嚴重淤斑時使用
好處:較快見效
弊處:治療一般會在醫院進行,需注射2至5日類固醇具副作用,因此建議於6至8周內盡快停藥。
二線藥物:抑壓免疫系統藥物
用法:病人於停藥或減少劑量期間,血小板情況出現惡化、淤斑增加時有機會使用。
好處:抑制免疫系統,減緩病情惡化。
弊處:藥物可致身體免疫系統下降,導致病人容易出現感染。
二線藥物:血小板生成素
用法:病人於停藥或減少劑量期間,血小板情況出現惡化、淤斑增加時有機會使用。
好處:抑制免疫系統,減緩病情惡化。
弊處:口服藥物需要時間方可達到理想療效,另外亦需要定期檢查肝功能,因為有小部分病人肝酵素有機會會因服藥而提升。
傳統治療方法:脾臟切除手術
用法:目前藥物治療成功機會變高,因此進行切脾手術的機會偏低。
生物製劑:生物製劑「標靶藥」
用法:部分病人頻頻復發或病情難以受控時。
好處:精準針對體內B細胞進行治療。
弊處:每周進行一次標靶藥治療,療程為期4星期。
大部分病人治療後未見復發
患病後,患者最擔心恐怕是病情無法根治,需要長期服藥。對此,廖醫生則表示,大部分「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患者經治療後大部分都未有復發,可以徹底根治、亦毋須定期服藥,只有小部分病人需要持續服用類固醇、抑壓免疫系統藥物甚至血小板生成素。
至於復發情況則需要視乎年紀,小童的復發機會偏低,至於成年人患者則有機會復發,機會率大約為一半至3分之1,復發時間不定,數星期、數年至數十年皆有可能,視乎血小板數目多少而定。
「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6大誘發風險
由於「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起因與免疫系統有關,廖醫生建議想要改善病情,除了於血小板偏低時需要於生活作息方面多加注意外,精神方面亦要保持健康,保持開朗心情、改善生活習慣、避免工作壓力等,避開以下6大誘發風險,才可為病情帶來良性幫助:
1.血小板偏低時進行碰撞性運動
建議應小心碰撞,進行游泳一類較安全運動
2.飲食過分刺激食物
辛辣食物會影響胃部功能
3.過分操勞
4.思慮過重
5.壓力太大
6.血小板數值小於30
需要立即求醫
廖醫生強調指,「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有可能會出現嚴重性內出血,誘發突發性頭痛、突然出現腦出血等情況,一旦出現腦出血,可能會導致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嚴重後果。除此之外,患者假如腸道出血亦可能會引起危險後果,因此血小板數目過低,尤其數值小於30時需要極度小心,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便應立即求醫,否則恐致嚴重且長遠後果。
資料來源:晴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