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Azure Healthcare Services

腰椎管狹窄 雙腳痛且痺 早診早治 助恢復活動能力

腰部或臀部感到疼痛及麻痺,就連下肢也舉步維艱?或者大家會以為這是常見的坐骨神經痛所致,若然雙腿同時出現相關病徵,有可能是腰椎管狹窄症。這種痛症是老化過程其中一種現象,但並不代表長者們要忍痛捱苦,有醫生指透過保守治療或介入性治療,例如:注射療法或微創手術,有助改善病情,否則任由痛症影響活動能力,或進一步削弱身體機能。


張婆婆去年開始雙腳逐漸感到麻痺及乍現疼痛,原本未有加以理會,怎料症狀持續惡化,最嚴重時甚至連行幾步路也要停下來休息。她起初以為是坐骨神經痛所致,然而服用過消炎止痛藥物,痛楚仍然無法紓緩。家人擔心她的活動能力會一直衰退,決定安排婆婆接受檢查,最終發現痛症是由腰椎管狹窄引起。


腰椎管狹窄症能透過保守治療或介入性治療,例如注射療法或微創手術來改善病情。


神經線受壓 下肢遭殃 

痛症患者很多時會將坐骨神經痛及腰椎管狹窄混淆,畢竟症狀相似,臀部以至下肢也會感到痛楚,究竟如何分辨呢?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脊椎微創手術中心醫務主管梁顯信醫生指出,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椎與骶椎的神經線椎間盤突出的骨刺壓住而引起,痛感會經神經線延伸至下肢、小腿或腳掌部位,較多集中於其中一邊腿部;腰椎管狹窄則是馬尾神經線遭到壓迫,導致雙腿麻痺,故此患者行路時會顯得吃力,甚至有機會在病情惡化之下,出現肌肉痙攣或失禁。


導致腰椎間管狹窄的成因眾多,其中年老退化最為常見。梁醫生說,腰椎承受著人體上半身近八成的壓力,腰椎有機會隨年月而出現移位或滑脫,這種不穩定情況會使脊椎管內或椎管內的神經線受壓,促成痛楚。部份患者則可能因椎間關節周圍增生骨刺而發病。


微創手術 創傷性較低

梁醫生建議如果痛楚影響到日常生活及活動能力,應該盡早接受診斷以找出痛症原因︰「最重要是讓患者盡早恢復活動能力及生活質素。」一般而言,患者需要接受磁力共振檢查,透過這種無輻射造影技術,確認腰椎位置的椎間盤是否撕裂及突出,繼而制訂治療方案。


許多患者會怕治療少不免是「開刀」做手術,惟梁醫生指普遍患者經過保守治療,即服用消炎止痛藥物、休息及物理治療,病情將有所改善,除非經過約六至十二個星期保守治療,痛症仍然持續,就要考慮接受介入性治療,例如:注射療法或微創手術。


而手術主要視乎腰椎管哪個位置出現問題,梁醫生舉例,如果神經線受到壓迫,便要進行減壓手術,包括取走骨刺/椎間盤突出部分或清除增厚的韌帶。假如是腰椎不穩定(移位或滑脫)則要利用螺絲固定相關位置。他補充,現時這類手術一般會以微創形式進行,好處是傷口較細、出血少、出院時間較快,患者毋須怕有大創傷而諱疾忌醫。


梁顯信醫生提醒,腰椎管狹窄的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如有疑問,應向其主診醫生查詢。




資料來源:晴報

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