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春季多雨濕氣重孩子易外感 中醫:3款食療養脾胃 3部位注意保暖

作家相片: Azure Healthcare ServicesAzure Healthcare Services

春季雨水節氣較多,氣溫逐漸回溫,濕氣亦隨之而來。小兒臟腑嬌嫩,脾胃功能發育尚未完善,且小兒寒暖不識自調,飲食不懂自節自控。稍有不慎,在外易為外邪所侵,發為外感;在內易為飲食所傷,發為嘔吐泄瀉等脾胃疾病。言春雨至,萬物生。雖春季雨水多,但亦為萬物生長之時,春天亦是小兒生長發育的最好時機,以下則分享如何在春季養護,避免小兒發病。


1. 防外感

春季陽氣上生,需注意養護陽氣。早春之時乍暖還寒,氣候變化較大,應注意防止小兒外感。寒從足起,調護上應注意足腿的保暖,同時亦要注意背部及腹部的保暖,出汗後及時擦乾或替換衣裳。

另外可⽤食醋2-5毫升,加水1-2倍,置容器內加熱熏至全部氣化,每日⼀次,連續數日。


2. 養脾胃

雨天時節最易發生濕困,濕易困於脾胃,因此春雨時節需格外注意養護脾胃,甘味之物入脾,多食甘味之物有助養護脾胃,甘味食物有山藥、小米、玉米、南瓜、紅薯、紅棗等,以下為食療推薦:


薏仁黨參粥:

材料:薏仁30克、黨參10克、大米或小米200克。


做法:薏仁浸水2小時後加入黨參及大米/小米,放入鍋中加⽔煮沸,再用小火熬煮30分鐘。


功效:薏仁有健脾胃之功︔黨參味甘,健脾益氣。本粥適合氣虛、陽虛之小兒。


山藥蘿蔔粥


材料:山藥20克、適量蘿蔔、大米或小米200克。


做法:山藥及蘿蔔切粒狀,大米/小米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再用小火熬煮30分鐘。


四君子湯:


材料:黨參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紅棗3枚。


做法:材料洗淨同放鍋中,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本湯健脾益氣,常用於氣虛體倦之小兒。


3. 疏肝氣

陽氣生發的春季,肝氣容易偏盛,中醫言「⼩兒肝常有餘」,肝氣不疏容易影響小兒生長發育。故家長應助小兒調節情緒,避免大喜大悲大怒。家長可帶小兒出門多曬太陽,選擇適宜的鍛練⽅式,如慢跑、跳繩等,運動以微微汗出為宜。


《⿈帝內經》言:「臥,則血歸於肝。」⾜夠的睡眠有助於滋養肝臟,肝氣通調則氣機舒暢,故小兒應養成早睡早起習慣





資料來源:晴報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