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士都憧憬手腳纖幼,但原來有機會是健康警號。台灣一對母女的身型與BMI值均相近,母親身體無恙,年約20歲的女兒的四肢則較纖幼,最後竟證實患有前期糖尿病與高血壓。有台灣醫生指一些天生手腳纖細的人士,脂肪可能長在「看不見」的地方,而這些內臟脂肪卻暗藏健康危機,大腿纖細的人恐增加4類疾病的風險。
醫生:脂肪囤積在大腿 總比積在肚子好
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在Facebook專頁分享指,曾有一對母女到他的減重代謝診所接受諮詢,母親年約40至50歲,女兒則大約20歲。兩母女的BMI值均約為45,身形亦差不多,但母親的身形是屬於四肢比較粗的類型,而女兒則剛好相反。
經初步檢查發現,女兒竟患有前期糖尿病與高血壓,但母親卻沒有任何心血管或代謝性疾病。後來這對母女分別接受減脂手術,兩位的BMI值在4至5年後都降到大約23。雖擁有著同樣的BMI值,但因為女兒四肢較幼細,體型看上去比母親瘦。
陳榮堅醫生指,內臟旁邊包圍的脂肪量越大,會增加患上代謝性疾病、心臟病的機會。而女兒四肢纖細,屬先天性比較不健康的一群,因所有的脂肪都自然囤積在內臟附近、接近腹部或身體較中央的位置,所以那時候得出這個檢查結果並不意外。他補充,女兒在術後雖然成功減重,但只要她在飲食稍微不注意,變胖的趨勢會比母親嚴重,甚至有機會出現血糖失控,重返糖尿病前期。
陳榮堅醫生綜合外國不同研究報告指,大腿纖細的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的比例是大腿粗的人的兩倍。這是因為內臟脂肪囤積,導致有些四肢纖細的人卻帶著一個小肚腩。綜合東西方的研究,不論男女,大腿圍如少於46厘米,或是多於60厘米,都是比較不健康的群組。陳榮堅醫生指,脂肪囤積在大腿,總比積在肚子好。
減內臟脂肪8大習慣
內臟脂肪是心血管或代謝性疾病的溫床。營養師高敏敏曾在Facebook分享,體重數字並不是最可怕,最可怕是看不到的內臟脂肪。她分享以下8個減少內臟脂肪的好習慣︰
1.少吃精緻澱粉跟零食
2. 少吃油炸速食
3. 規律適量運動
4. 每天足夠的蔬菜、水果
5. 充足睡眠、不捱夜
6. 多攝取B群
7. 每天蛋白質有一部分來自植物性蛋白質大豆
8. 吃優質蛋白質,例如豆、魚、肉、蛋,不要加工肉品
高敏敏補充,最重要的是,三餐要定時定量、切勿暴飲暴食才能從裡到外擁有好體質。此外,養好生活習慣,不吸菸、不熬夜、避免過度的飲酒及高油高糖高熱量飲食;養成運動好習慣,一般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天,每次30分鐘,但礙於現代人工作忙碌,因此把握瑣碎時間活動,能站不坐、能坐不躺,時常走動就是養成好習慣的開始。
資料來源:晴報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