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睡眠不足問題甚為普遍,曾有研究發現,睡眠時間長短與中風風險有密切關係,睡眠問題越多,包括打鼾、午休時間超過1小時、發出鼻息聲等,中風的風險越大。相關研究已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Neurology》。
綜合外媒報道,來自愛爾蘭國立大學的團隊日前在國際醫學期刊《Neurology》刊登名為《睡眠模式與急性中風的風險》(Sleep Pattern and the Risk of Acute Stroke)的研究,數據來自美國、南美、歐洲、非洲等地區的跨國研究團隊,分析1,799名此前罹患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中風類型,由血液中的斑塊阻塞通往大腦的動脈血流導致)患者的數據,亦分析439名腦出血患者的醫療紀錄,患者平均年齡為62歲。
研究團隊透過問卷調查,得知患者在中風發生前1個月的睡眠狀態,包括睡眠持續時間、睡眠質量等指標。研究結果發現,多種睡眠問題與中風發病率增加有關,如有睡眠呼吸中止問題的患者,中風的可能性更高。
5大睡眠壞習慣:
-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者,中風風險為睡眠7小時者的3倍
-每晚睡眠超過9小時者,中風風險為睡眠7小時者的1倍
-夜間打鼾者,中風風險增加91%
-睡眠時發出喘息、鼻息聲者,中風風險增加3倍
-午休時間超過1小時者,中風風險增加88%
研究發現,若同時具備這5大睡眠壞習慣者,中風的機率將高出常人5倍。
心律不整、高血壓或與睡眠不足有關
研究作者、愛爾蘭國立大學戈爾韋分校醫學博士Christine McCarthy表示,「有上述睡眠問題的主因如肥胖、年齡與酗酒習慣等,通常也是導致中風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良生活習慣與睡眠、中風間的關聯性,實在有待進一步釐清。」
不過McCarthy博士也強調,是次研究結果僅為關聯性探討,並非為因果關係,不用過度擔心,睡眠質量較差不一定直接導致中風,卻是中風的一大危險因素。他續指,「睡眠質量被視為中風的潛在危險因素,主要原因是與非快速動眼睡眠期(NREM)的減少有關,在NREM減少的情況下,間歇性低氧、血壓升高、心律不整、身體發炎、胰島素阻抗、壓力荷爾蒙上升、高凝血狀態都會受到影響,進而併發疾病導致中風。」
14款食物有助睡眠
要改善睡眠質素,台灣營養師余朱青建議可從生活習慣及飲食兩方面著手,例如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電子產品,2小時前避免進食以及不應午睡;食物方面,食用富褪黑激素的食物有助睡眠,例子如下:
1.蕃茄
2.洋蔥
3.青瓜
4.車厘子
5.香蕉
6.燕麥
7.白米
8.粟米
9.牛奶
10.芝麻
11.南瓜籽
12.杏仁果
13.黑核桃
14.薑
資料來源:晴報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