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勿勸患者「樂觀啲」?抑鬱症情緒低落難自控 醫生拆解3大症狀+謬誤

患上抑鬱症,情緒容易低落、生活失去活力,嚴重者甚至會衍生自殺念頭;患者即使想勉力振作,有時亦難靠一己之力,重回正常生活。精神科專科醫生鄧萬豪指出,抑鬱症患者悲觀想法或屬於抑鬱症結果,因此需要身邊人及親友等多方協助,方可改善病症,而身邊人所給予的關懷,很多時更可幫助患者走出自殺陰霾。


心情不佳對於抑鬱症?醫生拆解差異及評測方法


經歷挫折或不愉快經歷,難免影響心情。有些人認為抑鬱症只是「想法太悲觀」,只要改變想法便可改善病情。惟鄧醫生表示,心情不佳這種情緒,於普通人身上亦非常普遍,但與抑鬱症相比,在「時間」及「程度」方面仍有明顯分別:

  • 時間方面:一般心情不佳只會持續1至3日,甚少會如同抑鬱症般,持續2至3星期以上。

  • 程度方面:抑鬱症患者對身邊所有事情,都會感到低落、哀傷;而心情不佳,則只會對自己所面對的壓力及難題出現負面情緒,對其他事情相對未必有太大反應。

假如懷疑自己患上抑鬱症,鄧醫生建議大家可於網上進行簡單問卷評估,評測自己是否存有抑鬱可能性,如有任何懷疑亦可及時向醫生求助。


抑鬱症3大核心症狀


生活中遇上壓力或挫折,難免會出現負面情緒,但假如情緒受到長期壓抑,便恐會誘發抑鬱症;惟不少人面對困境時,都難以分辨自己只是心情不佳,或是已經患上抑鬱症。鄧醫生表示,假如患上抑鬱症,將會出現3大核心症狀:

  • 持續廣泛情緒低落:連續兩星期或以上,對生活大部分事情感到哀傷、情緒低落。

  • 生活失去動力:經常感到失去動力,對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勁。

  • 經常感到疲倦:經常覺得疲倦、能量嚴重不足


除此之外,患者身體亦會出現失眠、胃口欠佳、體重下降、集中力及記憶力變差等變化;久而久之,患者將會出現許多負面想法,導致病情加劇。假如生活中已出現失眠,伴隨情緒、焦慮症狀等,狀況已嚴重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精神狀態及集中力,建議應儘早求醫。


6招助患者改善抑鬱復發


而部分患者求醫後,可能會出現病情反覆、時好時壞。想要減少復發情況、改善情緒,鄧醫生建議患者可改變生活習慣,例如定時作息、早睡早起、三餐飲食均衡、每日維持適量運動、固定安排與親友見面時間等。

維持以上良好的生活習慣,再遵循醫護指示定時服藥,可有助預防病情反覆。


服食精神藥物會「傷腦」?


部分人擔心服食精神科藥物,會對腦部造成損害,因此不願求醫、導致病情惡化。鄧醫生解釋指,根據英國指引,一般情況輕微情緒病,例如輕微抑鬱或焦慮症等,會先建議患者改變其生活習慣,包括多做運動、休息睡眠要充足等,大多病人並不需藥物治療;而中度至嚴重程度患者,則可能需要視乎病人對藥物反應,處方血清素等藥物,配合心理治療以作治療,一般六至七成

病人經血清素治療後,病情會有好轉。


部分個案,根據病情或需服食精神科藥物,大多數藥物屬抗抑鬱藥物,主要功用為調整腦內傳導物質,較常見的一線藥物為「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

鄧醫生續指,現今藥物治療發展已非常成熟,絕不會對腦部造成長遠影響,故可放心使用,而大部分抑鬱症皆可根治,痊癒後與普通人無異,可結婚生子談戀愛、重回正常生活,因此不必擔心。


身邊人切忌對患者作出批判 


如果抑鬱症持續惡化,甚至出現自殺傾向,身進人應如何幫助患者走出陰霾?鄧醫生強調,陪伴患者走過治療過程,便是身邊人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

當患者表示難受,例如透露輕生念頭時,身邊人切勿對患者作出任何的批判,不要責怪他們的想法。反而要了解患者為何會出現這些想法,例如生活不如意、工作困難、生活開支、朋輩關係等;先了解患者遇到的難題,並多加聆聽及傾訴,協助他們解決問題。鄧醫生指:


「身邊人所給予的關懷,很多時可幫助患者走出自殺陰霾。」




資料來源:晴報

6 次查看0 則留言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