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好油」改善慢性發炎+減磅 醫生拆解7款食用油「煙點」

除了常聽見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他命等營養素,油脂也是人體必要的營養素,而選擇良好的油脂更有助身體健康!有台灣醫生指出,吃對好油能改善慢性發炎、降低體重平衡點,亦有助促進脂肪燃燒、穩定血糖和胰島素。惟大家未必了解何謂「好油」,故醫生為大家拆解好油準則,以及分享9款食用油發煙點,讓大家能夠正確的利用好油烹調。


7款食用油之發煙點


台灣減重醫生蕭捷健在其Facebook專頁中指出,吃對好油能改善慢性發炎、降低體重平衡點,而進行低碳水循環期間攝取好油更有助促進脂肪燃燒、穩定血糖和胰島素。但大家未必了解何謂「好油」,他解釋,含有Omega-3和Omega-9就是好油,而Omega-6容易造成身體發炎,也就是「壞油」,故此大家平常可以多攝取Omega-3和Omega-9油脂。他續指,攝取好油的黃金比例是Omega-6和Omega-3脂肪酸的比例,應為「2~4:1」,而Omega-9脂肪酸的攝取量可比Omega-6略高或相當。


但是買了好油,也要懂得正確烹調才能有助健康。蕭醫生表示,很多人都會忽略了油品的發煙點,發煙點是指油脂開始冒煙的溫度,一旦達到發煙點以上的溫度,油脂就會變質,不僅不適合食用,吸入油煙也會對身體有害。


為此,蕭捷健分享9款食用油的發煙點,讓大家正確地利用好油烹調:


亞麻籽油:發煙點為107℃,屬於低溫用油;亞麻籽油在所有植物油中含有最多的Omega-3脂肪酸,但注意其發煙點低,不適合高溫煎炒,較適合用來涼拌或水炒;如用亞麻籽油炒菜,就建議先放蔬菜後加水,如此悶炒時溫度就不容易超過100度,從而避免發油煙影響健康的問題。


大豆油:發煙點為177℃,屬於中溫用油;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之一,也是平常烹調中經常用到的油之一,不過其Omega-6含量高達54%,攝取過多容易導致身體發炎,而且它在高溫下會較不穩定,故不適合用來高溫烹調,建議以低溫慢火烹調或炒菜即可。


奶油/豬油:發煙點分別為175℃及182℃,均屬於中溫用油,亦是動物性油脂;動物性油脂多為飽和脂肪,但飽和脂肪發煙點不一定比植物油高,使用這兩種食用油烹調食物時,例如用氣炸鍋,建議不要超過180℃。


另外奶油(牛油)適合用於烘培糕點,因為它不是100%純脂肪,含有約20%的水分及乳脂固形物,故加熱超過100℃、當水分蒸發後,就容易焦黑,故不適合高溫煎炒。蕭醫生提醒大家,過度攝取飽和脂肪,由於細菌的外殼結構與飽和脂肪相似,腸道會把過多的飽和脂肪誤認為是細菌,引發免疫反應,從而造成身體慢性發炎。


橄欖油:發煙點為230℃,初榨橄欖油則為199℃,同樣屬於中溫用油;橄欖油富含Omega-9,具抗氧化作用,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提及到初榨橄欖油,代表著果實採下來後第一次壓榨的橄欖油,保留了最完全的營養價值,其發煙點會比精煉後的低;而精煉後的橄欖油可用來油炸食物,但留意高溫煮食仍會破壞部分橄欖油中的營養成分。


花生油:發煙點為232℃,屬於高溫用油;花生油幾乎不含Omega-3脂肪酸,其Omega3:6:9比例為「0:36:48」;就烹調方面而言,花生油不容易被高溫氧化,但其Omega-6含量較高,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身體發炎。


苦茶油:發煙點為252℃,屬於高溫用油;苦茶油含70%抗氧化的Omega-9脂肪酸,其高溫發煙點特性讓它不易起油煙,煎、煮、炒、炸、拌等烹調方式都適用,故此推薦大家多使用。唯一需留意要避免與老薑一起烹調,免得香氣被搶走。


牛油果油:發煙點為260℃,屬於高溫用油;牛油果油含有70%抗氧化的Omega-9脂肪酸,相較其他植物油,更加適合大火炒、炸等高溫烹調方式。


蕭醫生指,人體不一定要澱粉才能運作,但絕對需要油脂的營養,缺少油脂就會缺乏關鍵荷爾蒙,讓身體出現各種問題如掉髮、皮膚暗淡、老化等,建議大家多了解並挑選好油,用適當的方式烹調,把好油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資料來源:晴報

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